忍
白居易曾说过:“孔子之忍饥,颜子之忍贫,闵子之忍寒,淮阴之忍辱,张公之忍居,娄公之忍侮;古之为圣为贤,建功树业,立身处世,未有不得力于忍也。”
忍得了屈辱,方能撑得起辉煌;忍得住寂寞,方能守得住繁华。
从古至今,不论是名垂千史的圣贤,还是功高盖世的伟人,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字:忍。
背起重量
苏轼曾说过:“君子之所取者远,则必有所待;所就者大,则必有所忍。”
要想成就一番伟业,就必须能等,能忍。一时的荣辱只是过眼云烟,能屈能伸,才能走得更远。
唐宣宗李忱,隐忍蛰伏37年才登上皇位,实现了一生的志向。
李忱虽贵为皇子,却因母亲身份卑微而备受欺压,不受待见。为了活下去,李忱不得不装疯卖傻。
他的兄弟时常嘲笑他,他也跟着傻笑;他的侄子动不动就拿他当出气筒,他也忍气吞声;就连仆人也对他冷言冷语,他都无半句怨言。
在外人眼里李忱就是个无用的废人,但他自己心里清楚,只有强大起来,才不会任人宰割,被人欺辱。于是他白天装傻,夜里饱读诗书,习兵法,练武功,同时默默关注着朝政大事。
36年的卧薪尝胆,终于给李忱送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846年,武帝去世。宦官马元贽想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任他所用,于是拥护李忱登基。
谁能想到,李忱一登上皇位就变了一个人,他立即消灭了马元贽等奸臣,也将祸害朝廷的太监们一网打尽。从此励精图治,齐家治国,开创了“大中之治”。
苏洵说过:“一忍可以制百辱。”
深以为然。
一个人能承受多大屈辱,就能获得多大成就。成大事者,心胸宽广,目光长远,他们会忍一时,但不会忍一世。
一时的忍耐并不是懦弱,而是强大,因为只有强大的内心才禁得起风雨的历练;忍更是一种策略,委屈才能求全,忍辱方可负重。
熬过时间
书《目送》里说:“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,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。”
诚然,一个人如果能够忍受孤独,享受寂寞,定能有一番作为。
凭借一己之力劝退秦师的烛之武,他的前半生,竟是如此孤独。
烛之武在劝说秦伯前,只是郑国的养马官,纵使才华横溢,也无人问津。
他背负着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独自游历各国,分析天下形势;一人读书写字,积累知识和阅历。
终于在晚年,他被郑国重臣佚之狐举荐。当时正是郑国危难之时,佚之狐扬言只有烛之武可以救郑国。果然烛之武不负众望,运用智慧劝退了秦国的进攻。
若没有烛之武一生的积淀,就不能纵横捭阖之术拯救国家;如果他不能忍受孤独,就无法积蓄力量,闻名天下。
忍受孤独,方可厚积薄发。毕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,更需要的是夜以继日的坚持和耐力。忍到最后的,才是赢家。
北宋时期的文人粱灏,是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。
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科举考试。35岁时,信誓坦坦的他以为一定可以成为状元,没想到却名落孙山。他不甘心,于是更加地勤奋,每一届科举考试都有他的身影。
他就这样一直忍受着不为人知的落寞与孤寂,身边所有人都劝他放弃,他却苦苦坚持着,以至于最后没有任何亲戚朋友愿意与他来往。
终于,在赵匡胤改革科举制度之后,82岁的粱灏,毅然决然地参加科举考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一次他考取了状元。
古语有言:“百炼成钢,百忍成圣。”
耐不住寂寞的人,心浮气躁,也注定把握不住机会;耐得住孤独的人,看似一无所有,实则养精蓄锐,积蓄力量,最终定会苦尽甘来。
忍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与自己促膝而谈,与孤独握手言欢,成功终有一天会到来。
收住锋芒
《燕山夜话》中有言:“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,容人之所不能容,处人之所不能处。”
以退为进,以屈为伸,以柔克刚,以忍为上,才是至高的境界。
刘备,从白手起家到一方霸主,靠的就是“忍”。
三国时,刘备和别人结盟,准备除去曹操,但不小心风声走漏,使曹操起了疑心,于是曹操邀请刘备过去吃饭喝酒。
宴席上,曹操试探性的问他:“你觉得在这天底下谁是英雄?”
刘备心里想:“那还用问,当然是我!”
但他可不敢这么说,他知道曹操惹不得,于是谦逊地说:“鄙人才疏学浅,哪知道什么英雄呀!”
曹操指了指刘备,又指了指自己:“这世上英雄只有你我二人。”
刘备一听,一脸惶恐地说:“我哪能与丞相相提并论!您才是世间唯一的英雄!”
曹操一听,很是高兴,也消除了对刘备的疑心。
忍并不是老实,也不是愚蠢,而是审时度势,不吃眼前亏。
正是刘备处处示弱,韬光养晦,隐忍不发,才能一步步变强,从当初的“五易其主,四失妻子”的穷困潦倒,到后来称王称帝。
《孟子》有言: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”。
忍,就是遇到困难一言不发,默默扛起所有;是不露锋芒,静观其变;是动心忍性,成为强者;是为人处世中必不可少的修行。
在毛竹最初的生长过程中,前5年都忍受着孤独和寂寞,但到了第6年,就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疾速生长,最高能达到30米!
做人亦是如此。能忍受,方能不畏将来,负重前行;能忍耐,方能蓄势待发,迎接成功。
- 上一篇: 大白米里的小白米
- 下一篇: 文学,灵魂的栖息之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