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大学生每月4500元:女儿就该富养,总不能让我吃饭堂吧?
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。一名大一女生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块的生活费,遭到拒绝后,她感到相当委屈,认为2000块的生活费压根不够花,导致自己“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”。
作为一名母亲,看到这种帖子真是心惊肉跳啊。一年学费3万加住宿费,再加4500一个月的生活费,一年下来至少需要8万元。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已经是一个劳动力全年的收入。不知道这位女生的父母能赚多少,如果是马云和马化腾当我没说,但显然不是。母亲多半是难以支付这笔费用,否则她不会朝女儿发脾气。那么,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,导致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,可以理直气壮地索要这么多生活费?
02
恰好这几天开学,我刷了下关于老师和家长的讯息,看到的内容相当吃惊。有家长不放心娃儿去念幼儿园,不顾老师反对,拿着葵扇打着地铺,盘在小朋友的卧铺上哄午睡。 八、九岁的小孩搬自己的课桌,家长发抖音心疼不已: 这么重的活,怎么能叫孩子做。 还有小孩在地板上摔了一跤,家长就哭着喊着要转学的…… 不禁感叹时代发展太快了。现在家长和孩子的脆弱程度,我已经有点看不懂了。肩不能扛,手不能提,一点委屈不能受,手指头擦破了点皮,就心如刀绞准备送ICU急救了……这样养孩子行不行?行!我认识一大姐特别有钱,一年收入好几百万,家里无数房产那种。她就是这么养娃的,而且理直气壮:“养废了就养废了,我养他一辈子就成。”大姐这么说我心服口服,人家知道后果,并且愿意承担后果。可一般家庭呢,你能把你的娃,一生养在身边吗?现在拿着葵扇去幼儿园哄睡,工作了拿着葵扇去单位哄睡? 帮他洗衣,帮他做饭,帮他挨领导的训,帮他挤上下班的公交车,就连恋爱都帮他谈了,以免失恋太苦熬不过去? 身为人母,谁不想给孩子最周全的保护。但问题是,你护着他,社会会护着他吗?就拿上文那个女生来讲,4500块一个月的生活费,往死里逼父母未必拿不出。但这样大手大脚的习惯一旦养成,以后工作了怎么办?三万块一年的学费,应当是个专科学院或本科B线,按照一般大学生薪资水平,毕业了都未必能找到4500块的工作,要租房,要坐车,还要吃饭,日子还怎么过?现在月底吃几顿食堂就委屈得不行,以后天天吃城中村的隆江猪脚饭,岂不是要去寻死? 但显然姑娘压根没想过会有那么一天。伸手要钱要惯了——“高中时特别大方,补习班4000、6000不眨眼”,既然以前能给,凭什么现在不能给?我反感女孩花钱的挥霍和索要的理直气壮,却又不得不说,在这件事上,最根本的问题,或许要追溯到家长身上,你在养育她的过程中,到底灌输了什么金钱观?
03
现在特别时兴一种说法,叫“女儿要富养”。人人张口就来这句话,但几个家长真正想过什么是富养? 母婴群里认识一个妈妈,家庭年收入刚刚十万元出头,夫妻俩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天只吃两顿,给孩子买东西却眼都不眨,鞋子只穿耐克的,衣服要买指定的品牌,就连玩具都要海外购淘回来,说国内的材料不安全。这样的消费方式不禁令我咋舌。但父母言之凿凿,说女孩子一定要富养,以后就不会被男人的小糖果骗走了。作为一个情感博主,听到这种逻辑是相当震惊的。这样“富养”的女儿就不会被男人骗?那你恐怕要失望了。许多情感失败来咨询我的姑娘,都来自于富养家庭,从小到大没吃过钱的苦,压根不知柴米油盐贵,甚至不用小糖果,三言两语就跟着男人去挨穷了。真担心女儿被骗,与其花大价钱养得娇贵,倒不如用最简单的方法——爸爸对妈妈好一点。 父亲尊重母亲,愿意分担家务,每晚按时回家……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,自然会知道什么婚姻模式才是健康的。以后遇到直男癌晚期和夜不归宿的,多半会绕路走开,因为她心知肚明,这男人比爸爸差劲多了。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男孩。一个在幸福家庭中耳濡目染的男孩,更懂得什么是风度,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勇气和担当。这也更接近我理解中的“富养”。“富养”不是给予,而是示范。 不是爸爸妈妈省吃俭用,从贫瘠中榨出一朵人间富贵花,而是共同浇灌一片肥沃的土壤,等待它水到渠成的开花结果。不是金钱上的无底线满足,而是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品格的榜样示范。真正富养一个娃,是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的,既培养孩子,又培养父母。但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图方便,就选择了最偷懒的一种方式——给钱,给更多的钱。 所以呢,没学到公主的风骨和气质,倒养成了一身公主病。
04
有时候想想挺感慨的。2008年,我念大学时,普遍生活费不过800元左右,如今十年过去,生活费竟翻了一倍有余。但工资翻了一倍吗?我记得当时手机坏了,身上没钱想找爸妈拿,犹豫了半天都不敢打电话,心里满是愧疚和自责,因为爸妈赚钱太难了,每一分都来得很艰辛。我如今做了母亲,家庭条件也宽裕了很多,当然不至于叫孩子为吃穿发愁了。但每当有人逗孩子,爸爸妈妈的钱以后都是你的钱,我都要很认真地纠正,爸爸妈妈的钱是爸爸妈妈的,爸爸妈妈希望你以后,能挣自己的钱,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。当然不是抠门,我就一个孩子,对他抠啥呢。我只是害怕子女对父母那种理直气壮的无度索要。 我相信,只要每天坚持给他买五百块的法拉利玩具,总有一天,他会找我索要五百万的法拉利汽车的,那时该怎么办?不是危言耸听。这两年我收到很多咨询,想买大房子,想买好车,爸爸妈妈拿不出那么多钱,就来找我抱怨:既然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,为什么要生我? 这种理直气壮的指责乃至于对父母的仇恨,是令人脊背发凉的。他们家真的没钱吗?爸妈真的亏待他了吗?不,绝大多数说出这种话的,家里条件其实都还可以,至少父母是有积蓄的,而且在买车买房这种事上,已经给过孩子相当数额的资助了。那到底是为什么,导致这些早已成年的孩子,非但不懂体谅父母的难处,反倒脸不红心不跳地找父母索要“想要的生活”? 或许,相对于孩子穿不穿名牌,要不要海外淘玩具,这才是每一对父母真正应当深思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