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最大的遗憾,是我本可以
有一个段子:某个人做事有严重的拖延习惯,搞得生活一团糟糕,于是他痛定思痛,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。
经过多番打听,他终于在一位老教授那里得到一本治疗拖延症的秘笈,如获至宝地捧回家去了。
半年多时间过去,老教授问他,你的拖延症解决了吗?
这个人支支吾吾地说,还没有呢!
老教授又问他,难道是这本秘笈没有用?
这个人回答道,那倒不是,到底有没有用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,因为我还没打开看呢!
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一事无成,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,始终没有本质上的改观,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拖延症在作祟,习惯性拖延。
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今天心情不好,晚上再刷会儿手机,明天开始吧。“今日事,今日毕。”“言必行,行必果。”“切莫待明朝,万事成蹉跎。”前人留下的经典名句,是见证过无数失败后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,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。人生最大的遗憾,是我本可以。
拖延症的表现
害怕失败、追求完美、沉湎即时满足。
害怕失败。
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迟迟不去做一件事,没有太多其他的原因,就是因为做这件事太难了,不好做,结果就导致不愿意去做,排斥去做。
就像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尽早准备论文了,却还是最后的截止日期前通宵熬夜赶稿。就像明明懂得下周就要考试了,却还是在考前的最后一晚临时突击。
而直到不得不接受因为自己的拖延,造成的失败后果时,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,我要是早点准备,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。然后用“我果然会失败”的理由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。无论大事小事总是一拖再拖,却依然无法下定决心行动起来,使“拖延症”愈演愈烈。
追求“完美主义”。
我们总希望等所有的材料都齐全了或者有十足的把握才开始任务。决定健身,先买了很多锻炼器材和辅助设备。想要学习一门技能,必须等到买全了所有的书和课程。
有行动,却一直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绕来绕去,没有直达任务的核心。直到发现自己迟迟没有行动,日子已经一天天过去,涌上心头的挫败感打击了自己的“完美主义”情结,让任务不了了之。
沉湎即时满足。
立下目标想要减肥,面对美食,嘴上说着:“再吃两口,就两口”。制定好读书计划,面对好看的电视节目,心里想着:”再看一集,看完这集就去读书”,是因为我们拒绝不了当下的诱惑,渴望即时的满足。等到机会错过,后悔涌上心头,我本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。而我们还可以用“懒癌患者”的借口继续接受糟糕的自己,即时满足的快感可以让“下定决心行动”这件事一再拖延。
那么就没有办法克服拖延了吗?
拖延症的办法
马上开始,即时满足。
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些事情迟迟不愿行动,一拖再拖,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完成工作,有畏难心理。因此,要动手去做一件事情,最好的方法就是:不管怎么样,抱着反正以后还会再改的心态,先做了再说。万事开头难,这样开始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。
我们在上一段中提到不能沉湎于即时满足,但我们可以利用即时满足的特点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情。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,不要求质量,只关注速度,尽快完成任务。比如,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,前面几遍背诵不追求记住了多少,就一个要字“快”。我们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了一遍单词,心理会有成就感,不管怎么样,我把单词书翻了一遍,而不是从开始到放弃,相信自己,我可以的,心理的畏难状态就会减轻。
目标细化,即时满足。
一件事情重在坚持,完成才是胜利,怎样才能在事情的过程中不怕失败,坚持不懈呢?同样的,在过程中即时满足,反复体验成功,就会觉得自己擅长于这类事情,即使遇到了问题,也会充满自信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因此,要做到不放弃,就要多多体验“我能行”。
在学习的过程中,把目标细化,有一位马拉松运动员,在每次比赛之前,都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,制定好每一段的目标,比赛开始后,全神贯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,等到达第一个目标,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。几十公里的赛程,就被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。
分段设置目标,即时满足,困难事情,轻松完成。
多次重复,不断优化。
追求完美没有错,但想一步到位很困难,基本是不可能事件,只有多次重复,不断进行优化。
这里重复的要求是一轮会比一轮做得更好。
注意每一轮的重复调整只关注优化一个内容。
其它部分可以暂时不管,留着之后的轮次再来修改。比如,第二稿的目标是调整文章逻辑,那这一稿就只修改逻辑,其他可以跳过不管,即使看到错别字你也可以先不改。聚焦于一个重点,抓住主要矛盾,一件一件优化修改。
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就是现在。
人生最大的遗憾,是我本可以,却因为拖延而荒废。一个人如果能努力克服惰性、改正拖延,相信自信和快乐也会伴着幸福一起来临。
- 上一篇: 趁着年轻,学点什么?
- 下一篇: 中师,一个最悲情的词